医学教学模型网讯:浙江中医药大学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公共急救医学知识》日前正式开课,“第一时间开展急救很重要,挽救生命或许就差几分钟的事情,前几分钟对患者或者伤者来说就是黄金时间。”标志着该校在全校师生中全面展开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医学教育。
据介绍,在非医学类专业中开设《公共急救医学知识》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该校毕业的任何专业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具备“第一目击者”资质和能力,能在事发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实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去年10月19日,我们学校三名医学生许兵、庞燕青、张娟早上坐公交车去医院实习,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名突发癫痫的女孩,他们三个临危不乱,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采取了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为病患争取了宝贵的急救时间。”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储利胜说。平时,该校经常有学生帮助遇到突发事件的人而受到好评,这些事情也促使学校萌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急救医学教育。
储利胜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突发伤病、暴力伤害等公共事件的救助需求日益紧迫。社会上急需能在现场第一时间站出来、并提供专业医学救助的人。
据了解,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平时课程和实习中会涉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学校已将急救技能列入医类专业学生实习考核中。而这次开设的《公共急救医学知识》是一门必修课程,占1学分。课程主要针对非医类专业学生,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四项基本技术,以及常见病症的急救处理等。从2012级学生开始,今后非医类专业新生都要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主要安排在周末,培训用到教学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实际操作练习。由附属医院的一线急诊科医生担任培训老师。 |